像芝麻一样的虫卵是苍蝇卵。
苍蝇卵,通常指家蝇卵,是苍蝇生命循环的一种形态,一般为乳白色,呈香蕉形或椭圆形,长约1毫米,卵壳背面有两条嵴,嵴间的膜最薄,孵化时幼虫即从此处钻出。
卵的发育时间为8-24小时,与环境温度、湿度有关,卵在13℃以下不发育,低于8℃或高于42℃则死亡。
生长基质的湿度也对卵的孵化率有影响,相对湿度为75%-80%时,孵化率最高。
低于65%或高于85%时,孵化率明显降低。
床垫上的芝麻小虫子是棉虫。
这是一种在棉花上产卵的害虫,多在床上用品上见到,比如被子、床褥等。
如果想要除去棉虫,只需要把被子拿出去暴晒,或者在四周放防虫药剂,比如樟脑丸等,不过需要用纸片包好,不要直接接触衣物。
另外不管哪种被褥虫害都可通过清洗暴晒外加药剂防治。
衣服上身像芝麻一样的虫卵,俗称叫棉籽种,专门在一些纯棉的衣服上会有这个种化纤的衣服,上面就不会有这个种
钩虫卵
钩虫的形态特征 体长约1厘米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虫体前端较细,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由坚韧的角质构成。因虫体前端向背面仰曲,口囊的上缘为腹面、下缘为背面。十二指肠钩虫的口囊呈扁卵圆形,其腹侧缘有钩齿2对,外齿一般较内齿略大,背侧中央有一半圆形深凹,两侧微呈突起。美洲钩虫口囊呈椭圆形。其腹侧缘有板齿1对,背侧缘则有1个呈圆锥状的尖齿。钩虫的咽管长度约为体长的1/6,其后端略膨大,咽管壁肌肉发达。肠管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壁有微细绒毛,利于氧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 *** 。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①头腺1对,位于虫体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后端可达虫体中横线前后。头腺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头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控制;②咽腺3个,位于咽管壁内,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经细胞酶化学定量分析,美洲钩虫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比十二指肠钩虫高;③排泄腺1对,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长可达虫体后1/3处,腺体与排泄横管相连,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
钩虫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雄虫末端膨大,即为角皮延伸形成的膜质交合伞。交合伞由2个侧叶和1个背叶组成,其内有肌性指状辐肋,依其部位分别称为背辐肋、侧辐肋和腹辐肋。背辐肋的分支特点是鉴定虫种的重要依据之一。雄虫有一对交合刺。雌虫末端呈圆锥型,有的虫种具有尾刺,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阴门位于虫体腹面中部或其前、后。
根据虫体外形、口囊特点,雄虫交合伞外形及其背辐肋分支、交合刺形状,雌虫尾刺的有无及阴门的位置等,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形态鉴别要点见下表。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毫米) ♀:10~13×06
♂:8~11×04~05 9~11×04
7~9×03 体形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体呈C形 前端向背面仰曲,后端向腹面弯曲,体呈∫形 口囊 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 腹侧前缘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时略呈扁圆形 背辐肋 远端分两支,每支两分三小支 基部先分两支,每支远端再分两小支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 阴门 位于体中部略后 位于体中部略前 尾刺 有 无 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杆状蚴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口腔细长,有口孔,咽管前段较粗,中段细,后段则膨大呈球状。杆状蚴有两期,第一期杆状蚴大小约为023~04×0017mm,第二期杆状蚴大小约为04×0029mm。丝状蚴大小约为05~07×0025mm,口腔封闭,在与咽管连接处的腔壁背面和腹面各有1个角质矛状结构,称为口矛或咽管矛。口矛既有助于虫体的穿刺作用,其形状也有助于丝状蚴虫种的鉴定(简介16-11)。丝状蚴的咽管细长,约为虫体长的1/5,整条丝状蚴体表覆盖鞘膜,为第2期杆状蚴蜕皮时残留的旧角皮,对虫体有保护作用。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当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鞘膜即被脱掉。
由于两种钩虫的分布、致病力及对驱虫药物的敏感程度均有差异。因此,鉴别钩蚴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及防治方面都有实际意义。两种钩虫丝状蚴的鉴别要点见下表。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外形 圆柱形,虫体细长,头端略扁平,尾端较钝 长纺锤形,虫体较短粗,头端略圆,尾端较尖 鞘横纹 不显著 显著 口矛 透明丝状,背矛较粗,两矛间距宽 黑色杆状,前端稍分叉,两矛粗细相等,两矛间距窄 肠管 管腔较窄,为体宽的1/2,肠细胞颗粒丰富 管腔较宽,为体宽的3/5,肠细胞颗粒少 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36~40μm,随粪便排出时,卵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十二指肠钩虫卵与美洲钩虫卵极为相似,不易区别。
受精蛔虫卵 蛲虫卵 钩虫卵寄生虫形态学检查作为检验科临床检验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自动化形态学分析技术快速发展,大家对寄生虫形态学检查也越来越生疏。为了和大家一起复习下常见寄生虫卵形态特点和鉴别要点,特汇总历年寄生虫卵相关室间质评结果,与大家共同学习,供大家参考。
01 蛲虫卵
无色透明,大小约50um×30um,光学显微镜下呈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卵壳可见两层。
02 鞭虫卵
纺锤形,大小约50um×20um,卵壳较厚,虫卵两端均有透明塞状突起(称盖塞),盖塞成透明状。
03 布氏姜片吸虫卵
呈椭圆形,淡 *** ,大小约130um×80um,虫卵一端有一透明卵盖,卵壳较薄。
04 带绦虫卵
呈球形,棕 *** ,大小约30um×40um,卵壳很薄易破裂(简介中已破裂),胚膜较厚(具有放射状条纹),胚膜内为一球形具有3对小钩的六钩蚴。
05 短膜壳绦虫卵
呈球形,大小约50um×40um,卵壳很薄,胚膜较厚,胚膜两端略突起并由此各发出4-8根丝状物延伸在卵壳和胚膜之间,胚膜内为一六钩蚴。
06 肺吸虫卵
呈金 *** ,性状多不规则,大小约100um×50um,卵壳厚薄不一,有大而扁平的卵盖(倾斜)。
07 肝吸虫卵
呈淡 *** ,性状如芝麻,大小约30um×15um,一端较窄顶端有一微凸的卵盖,盖周围卵壳形成肩峰,另一端较顿圆,底部有一小疣状突起,卵内为一成熟毛蚴。
08 钩虫卵
呈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较薄,大小约60um×40um,卵壳内为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09 日本血吸虫卵
呈椭圆形,淡 *** ,卵壳较薄,大小约89um×67um,卵壳厚薄均匀侧位有一逗点状棘突,内含有一个成熟毛蚴,毛蚴与卵壳间隙为毛蚴分泌物。
10 未受精蛔虫卵
呈长椭圆形,淡 *** ,大小约90um×40um,卵壳和蛋白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屈光颗粒)。
11 受精蛔虫卵
呈卵圆形,淡 *** ,卵壳较薄,大小约60um×40um,卵壳较厚,卵壳外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卵壳内为圆形卵细胞,新鲜虫卵在卵壳和卵细胞中间可见新月形间隙,蛔虫卵蛋白膜脱落后称脱蛋白膜的蛔虫卵,该简介就是脱蛋白膜的蛔虫卵。
如何鉴别钩虫卵与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在厚涂片中,尤其是要注意钩虫卵容易与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混淆。二者主要区别是①卵壳:受精蛔虫卵壳厚呈双线层,而钩虫卵卵壳似乎增厚,但仍是单层。②内含物:钩虫卵内含数个灰色分裂的卵细胞,受精蛔虫卵内含一个卵细胞,由无色微细颗粒状物集于一团,呈一圆形内含物。如果是未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还可以见到卵壳外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痕迹。植物线虫卵两端钝圆,卵壳薄,内容物为单细胞期、多细胞期、桑椹期及至子虫期,可与钩虫卵区别。
一、蛔虫
(一)形态:
1.成虫:大小,体形,体表特征,唇瓣,雌雄区别
2.虫卵:形状,大小,颜色,卵壳,内含物(要点),三种蛔虫卵的区别要点
(二)生活史
1. 虫卵在外界的发育:(条件:O2、温度、湿度。时间:2~3周)
2. 幼虫在体内移行:感染期、感染途径与方式、移行过程(肺内幼虫蜕皮二次)。
3.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寄生习性、产卵量、虫卵的排出途径。
(三)致病
联系生活史的特征,分析蛔虫对人体的危害
幼虫期:以肺部病变为明显,患者可出现肺部症状。
成虫期:肠粘膜破坏引起消化道症状、变态反应、并发症。
(四)诊断
粪检虫卵的主要方法:直接涂片法(排卵量大),定量透明法
(五) 流行与防治
分布
流行因素
防治原则
二.钩虫
(一).形态
1.成虫:主要特征,两种成虫鉴别要点(外形、口囊、交合伞和背肋)
2.虫卵:根据虫卵鉴别要点,与蛔虫卵区别
(二).生活史
(与蛔虫生活史比较)
1. 体外发育:虫卵—Ⅰ杆状蚴—Ⅱ杆状蚴—丝状蚴
(条件:相对湿度60%~80%、温度、O2,时间:1~2周)
2.幼虫在体内移行:感染期 、感染途径与方式、移行过程(肺内无蜕皮,一过性)
(三).致病
1.幼虫:根据幼虫感染方式和体内移行途径,阐明幼虫致病特点
2.成虫:根据成虫口囊、咽管结构特征和寄生活动特性,阐明成虫致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