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大司徒 宰相的意思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丞相就是宰相。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

大司徒

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魏文帝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改户部为度支;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书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为户部尚书。宋、元、明、清沿而未改。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

中文名大司徒

属性官职名称

记载《周礼》

使用时期西周之后

简介大司徒,是西周时期主管国家财赋收入机构地官系统的最高官职。[1]其主要职务,《周礼·地官司徒上》: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即总掌均平土地;区别各地物产,划分土地等级,制定赋税的征收与管理。

西汉司徒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博山简烈侯

孔光

1年

扶德侯

马宫

6年

防郷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大司徒 宰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