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毛麟角
fèng máo lín jiǎo
成语解释t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
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
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t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常用程度t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t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t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t联合式成语
多如牛毛
duō rú niú máo
成语解释t多得像牛身上的毛。
形容多得数不清。
成语出处t《北史 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常用程度t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t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t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t偏正式成语
答:凤毛麟角多如牛毛大意是像凤毛和麟角那样珍贵和稀小,像牛马那样多。
凤毛麟角为名词活用为副词,像凤毛麟角,如牛毛是介宾短语后置作补语。
两个成语为意思完全相反的反义。
凤毛麟角:原义是指传说中的珍异动物凤凰的毛、麒麟的角。
后用来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多如牛毛:意思是像牛身上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出自《北史·文苑列传序》。
凤毛菱角
中文名凤毛麟角
外文名Very rare
拼音fèng máo lín jiǎo
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用法褒义
释义意思是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大奴固自有凤毛。
《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
《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2]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梁斌《红旗谱》二十:全县只考上你一个,无论如何是凤毛麟角。
示例
虽然有关文艺学方法论的文章,无论就绝对数量来说,还是就质量来看,都表现出起步阶段的特点,多数只能算是介绍和早期的移植,成熟圆练之作,不过是凤毛麟角,但是这种趋势却展现了广阔发展的可能性,有一股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但真正懂得中国哲学的西方哲学家实在凤毛麟角。
据1992年的统计,当时国内744名学科带头人中,56岁以上的占61.5%,50岁以下的只占10%,35岁以下的年轻人如凤毛麟角。
希腊文化中,用比兴手法的作品如凤毛麟角,十分罕见。
尽管此类成果尚属凤毛麟角,但其研究思路和理论阐述为后来新中国史学的古代赋役制度研究所继承发展,衍沛而称主流。
成语故事谢超宗是南朝宋人,原籍阳夏。他是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孙子。谢超宗聪明好学,文章写得很漂亮,后来的宋孝武帝刘骏很赏识他。
《南史·谢超宗传》载,谢超宗曾任孝武帝第八子新安王刘子鸾的常侍,王府中重要文告函件,都是谢超宗的手笔,颇有盛誉新安王的母亲殷淑仪逝世时,表彰死者的一篇诔词,就是高超宗写的。孝武帝读后,非常称赞。说道: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感叹说,又出了一个谢灵运啊!今以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和物。
轶事
右卫将军刘道隆在坐,出候超曰:方侍宴至尊,说君有凤毛。谢徒跣还内,道隆谓检觅凤毛,待至暗而去。
宋武帝曾经说:谢超宗很有些个凤毛。右卫将军刘道隆当时也在座,出来等到谢超宗,对他说:刚才宴席上,皇上说你有凤毛。谢超宗光着脚走进屋里,刘道隆以为是取凤毛去了,直等到天黑了才离开。
谢超宗是刘宋著名的文人,父亲叫谢凤,祖父是赫赫有名的谢灵运。孝武帝非常欣赏谢超宗的文才,赞扬他有凤毛,拿他和他的祖父谢灵运相比。旁边有个叫刘道隆的将军,听到这话后不知道皇帝称赞谢超宗有凤毛,是表扬他的学识才华,还以为谢超宗真的有凤毛这种稀罕宝贝。
这一天,刘道隆专程登门拜访,口口声声要看谢超宗的凤毛。他不知道谢超宗的父亲名凤,这样一口一声要看凤毛,触犯了谢超宗的家讳,导致谢超宗慌慌张张,来不及穿鞋就躲到室内。不学无术的刘道隆不明所以,还傻傻地等在那里,以为谢超宗进去找凤毛了,结果等到天黑了也不见谢超宗出来,只好悻悻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