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以下几点阐述:
(1)相较于其他名校,北大社工近些年分数一直徘徊在320-355之间,除了2020年的初试录取分数线从2019年的320分提高到2020的355分之外,之前年份的分数徘徊在320-345之间,而2020年后初试分数线之所以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专业课给分更为宽松,压分现象没以往年份明显。目前还是社工考研界择校的价值洼地,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分数线会走高,但是报录比并不会显著变化。复旦、人大、浙大等名校动辄380的分数线要求除了个人努力之外。北大社工专业课题目(老方向)源自课本内容,灵活性低,以前考过的知识点第二年接着考,重复率极高,只要扎扎实实背书就会收获不错的成绩,当然前提是给专业课一段较长的复习时间、背的点和考的点有高的重合度。(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同学到最后的阶段发现前期花了很多无用功,前期背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点,发现考试不太考)。
(2)从报考人数来看,这两年人数在120-140左右,而统考招生22人左右,报录比停留在6比1以内,相较于经济类动辄10比1的报录比简直太过于友好。复试时,老师们也不歧视本科院校,没有笔试,只有20分钟的面试,面试更多是对本科实践经历、阅读书籍的提问,而初试到复试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
(3)从就业的角度看,在北大读研,你有充裕的时间去参加其他学院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各个院系的资源都是流动、共享的,开学的第一课周老师就强调在北大一定要打破学科壁垒,我们要将视野放在所在院系和所学专业外,跨学科学习,多认识系外的同学和毕业的校友,蹭蹭光华、国发院的课。我们完全可以学社会学系的课程、参加其他院系的学术、实践活动。此外,北大社会学系的光环足以通过大多数公司的简历筛选,社会学系近年的就业报告显示,选择体制内就业的同学大部分前往了各个省委的核心部门,如北京市人民 *** 研究室、山西省 *** 办公厅、 *** 成都市委组织部,选择金融、互联网就业的同学去了各个行业头部,如华泰证券投行部、腾讯公司战略分析部,而继续深造读博的同学就业单位主要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排名靠前的985大学任教。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报录比
北大社会学系社会学是不公开报考人数的。但根据网上流传的2019年北京大学考研报录比,报考人数一共是164人,拟录取4人,也就是在41:1左右,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我报考的北京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心理学方向),我的本科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方向)。如果考研不选择跨专业的话,我们大多数的考研专业是体育人文社会学,所以郑重斟酌后,我选择继续在体育这个领域深造,就确定了要报考体育人文社会学这个专业。选择了专业后,要根据专业的发展情况来选择城市和院校。因为北京和上海的体育产业发展很好,所以我在想我是要继续留在北京呢?还是去新的城市接受新的挑战呢?然后我又比较了一下这两个地区的相关院校,最终锁定了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比较了两个学校的排名和综合实力后,我选择了北京大学。
确定了院校之后,我就开始搜索本专业的报录比,但是报录比一般不会直接显示,需要自己根据往年复试名单和复试方案去分析。复试名单和复试方案都能在学院的官网找到,然后再根据每一年的初试线和各个考生的具体分数分析每一年的试卷难度。北京大学体育人文每年录取的人数大概是5个左右,录取的人数偏少,所以感觉报考的人数没有太多。每一年的初试线也是正常水平,不会偏高,专业课的差距也没有过大,说明只要认真复习就会达到平均值的水平。在整个搜索过程中,我意外找到了我的一个学姐,然后 *** 询问她获取了更进一步的信息——考研资料和考研经验。这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所以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有没有同校的学长学姐考上了你们想去的专业,可以向他们 *** 。如果没有的话,其实也可以在微博的院校考研超话和闲鱼上去搜索你想要的信息和资料。
二、初试经验
(一)英语:
在你没有目标和方向之前,学习英语是更好度的选择,而背单词则是最基础又最有回报的事情。我基本上从2月份就开始背单词了,但是前期可能比较懒散,每天没有背很多,大概20个左右。现在想想其实不太好,因为后期随着背诵内容的增多,大脑的压力会更大。在我进入了良好的备考状态后,我会每天背60个左右的单词。这里我推荐一个APP——不背单词,它不是单纯地背,最后还要默写,更能加强你的记忆。还有就是要注意看单词的例句,有些例句摘录于经典名句或者是新闻报刊,很适合收藏起来应用于写作当中。背单词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是全程贯穿的,不断地去扩充你的词汇量,我最终大概是背了9000个单词,在我做英语阅读的时候帮助特别大。
英语阅读是考研英语最难的部分,每一年的难度基本上是取决于阅读的。我第一次做的时候错了超级多,但是后来做多了,理解了出题人的逻辑,就觉得没有那么难了。真题一般要做2-3遍,在后面你可能记得答案了,这个时候可以根据答案去找原因,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并且我不建议买除真题以外的阅读资料,因为和考研出题人的逻辑完全不一样。后期如果真题刷的过于熟悉,我推荐看一下经济学人这种报刊,英语很多阅读材料都摘自于它,每天阅读一篇,可以丰富你的语感和词汇。
(二)思想政治理论
考研政治这一科不必开始太早,可以在7月以后进行,8月也不晚。我政治的大体安排是8月份徐涛的强化课+肖秀荣1000题,9、10月份腿姐技巧班+1000题二刷,10月份开始拿着腿姐的背诵手册反复背,11月腿姐冲刺课,考前两周肖狂背四。
暑假结束之前的强化班其实文科基础好的同学甚至可以不用看,直接看精讲精练/核心考案/考点清单即可,马原不理解的地方再去看看徐涛的课。对于理科同学来说,强化班的作用其实也不是很大,可以学累的时候或者吃饭的时候听徐涛讲故事,马原必看,其他三门可以选看(比如史纲毛概和高中历史重复的部分看书其实更快)。暑假基础阶段肖秀荣的1000题必做,题目的考察角度还是和真题最类似的,可以从淘宝上买一本刷题本,也可以pdd多买两本题目,方便二刷三刷。
9月腿姐的技巧班比较推荐,主要是对于选择题的一些考察规律,应试技巧,同时进行1000题的二刷/三刷。10月开始腿姐、徐涛都会出背诵手册/笔记,这个时候的重点就是拿着小册子反复背。陆续地也会有一些模拟卷出版,我的建议是按需选择,因为模拟卷其实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出的好,有的题目很怪,主要是练手感和查缺补漏。这里主要推荐腿4+肖四肖八,今年徐涛的也比较怪。11月我听了冲刺课,这个选听,因为其实她讲到的点,模拟卷和 *** 资料上都会涉及。12月开始准备主观题,就狂背肖四就完了,其他老师的 *** 资料都差不多,而且21年五道大题全部出自肖大大的四套卷第一套,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政治试卷必考的点一定要多背几遍。
总结起来,政治利用零碎时间,前期少投入多产出,注重选择题,12月多花时间背书,拿下肖四。
(三)专业课:
北京大学是考707,包含了四本书:学校体育学(董翠香编著)、体育心理学(第三版,季浏编著)、运动训练学(2006,田麦久)和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邓树勋编著)。每年考试的题型就那几种,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根据我之前购买的考研资料,发现有些内容会反复地考,那对于这部分的知识点我们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
在背书之前,我建议大家先看一下每本书的目录,大致了解一下书的内容和上手难度,这样方便我们确定一下背书的顺序。比如学校体育学和体育心理学两者内容都是偏向文科的,语言拗口,背诵内容特别多,那就可以把这两本书放到一起背。而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这两本书有一部分内容是有交叉的,并且偏向于理科,有很多专业名词需要理解,上手难度更大,那这两本书也应该放到一起。在前期接触专业课的过程中,应该先上手难度大的书,中后期就应该同时来看,比如我就是上午同时背学校和心理,下午背训练和生理。
专业课背诵的周期很长很痛苦,因为边背边忘。 所以尽量早点开始准备,因为大脑适应的过程也很长,就算已经背了三遍,后来再背的时候也是一点都不记得。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气馁、放弃,背完一本书需要花很多时间,只有越往后,才能熟悉起来,才越背越快。我对整本书的适应过程是很长的,所以花的时间很多,导致后期非常着急,害怕背不完,我上了考场很多知识也记得不牢固,当晚没睡,所以推荐尽早记忆,做到胸有成竹。
在第一次接触专业课的时候,我强烈推荐使用思维导图。因为自己在做好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大致理解了书本的内容和知识,这样才能对书的框架和体系有更好的认识。注意:除了专有名词和定义之外,每句话的描述不是死板不变的,如果觉得一段话特别拗口,可以用自己的话重新撰写一遍,便于之后的记忆。我们不可能把整本书背得一字不差,专业课的时间也不允许我们写太多,所以要学会自己总结书上的大篇幅内容,一般我偏向于使用段落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当然具体内容要具体分析。
在整理背诵内容时,也可以同时做背诵分析,比如可以将这个内容分为哪几个维度记忆(如时间地点人物),也可以自己做一些谐音记忆 ,这是我背诵的小技巧。
三、复试经验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复试是 *** 上进行的。所以一定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确保不会有突发状况。确定了自己进入复试之后,首先就是要心态放稳。我当时是 *** 了学姐往年的复试内容是什么,老师主要考察的是英语、专业课知识和科研经历,就根据这些去准备,我大概是准备了十五天左右。在复试过程中,如果老师问的问题想不起来答案,就尽量想一些和它相关的知识点说出来,不能直接说我不会,这样就直接扣分了。总体来讲就是不要紧张,找学长学姐 *** ,扎实准备,做到从容。
(一)【小建议tips】
考研最重要的是节奏的把握。良好的心态贯彻始终,是最关键的;选择大于努力,方法和方向是学习的根本;坚持和勤奋是恒久的推力。应该记住:选择大于努力,方向大于速度,总结大于做题,复盘大于死磕,心态大于坚持。
(2)应该时刻想着:
*如何统筹推进,各不偏废;
即各个学科应有计划地推进,把握好进度时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因为大脑容易遗忘,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花了时间结果最后什么都没记住。
*如何化零为整,提高效率;
零碎时间学习,吸收的是碎片知识,若没有及时归纳整理到知识体系中,很快就会忘记;即使是 *** 也要化零为整,这样玩起来舒服。比如化零为整可以看一部电影,而零碎的时间就只能看手机,毫无收获又占用认知资源,还不如睡觉。
*如何减少冗余,排除干扰;
不带手机,不开 *** ,尽量不接触到诱惑源;不做无效的事情,比如上课。
*如何精打细算,效益最大;
把时间当作最宝贵的财富,既然学习了就不能轻易忘记,其实这里说的一是珍惜时间,二是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到效益最大。
*如何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这里就是一个节奏的把握,人不是机器,大脑需要休息,要及时停下来问问大脑的想法。节奏很重要,心态比进度更重要!因为进度耽误一天很容易补过来,但心态崩了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纠正的。
*如何循序渐进,错落有致。
由易到难,从基础到复杂,循序渐进才能一步步走的稳妥。不着急也不拖延,走好每一步就好。
(三)心理调整
1得暑假者得考研,得理论者得社会学,得阅读者得英语。
2少即是多,慢即是快;不以时长论效率,不以形式论成败。
3选择大于努力,方向大于速度,总结大于做题,复盘大于死磕,心态大于坚持。
4DDL真的是第一生产力,一开始规划一天一章,后来时间紧张一天三章都能看完。因此设置最后期限有时比设置每日任务量更有效。
5多思考很重要,搭建框架很重要,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很重要。
6考研是应试,因此在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后就要以考试的目标去要求,不然到了最后可能会发现做了很多无用功。
7时间永远不够!!!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常有的事,每份计划要有最低限度和机动时间,即有弹性,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与执行力,更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与理解力。
8张弛有度非常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不是身体撑不住,而是心态崩了。
9少则得,多则惑。贪多嚼不烂,可以借助很多资料去吃透基本知识,但中心一定是基础,不要好高骛远。把核心的那几本教材吃透,其余的书籍资料略作点拨便能通透。
四、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和鼓励
考研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心力、精力,更需要耐力。我觉得考研最重要的是选择,大家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不管你选择去哪里,你所付出的努力和考试的难度都是不变的,而自己的梦想会给你更大的支撑力,让你走得更远。
我们要相信,学习永远是付出和回报对等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做好自己人生的选择,努力并为之坚持。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终将上岸,阳光万里。